医疗照护机构工作人员精心照料失能老人。
如今,68岁的刘奶奶心里有着说不尽的舒坦。尽管患脑血栓生活无法自理,但自从入住长春市定点医疗照护机构后,不仅日常生活得到精心照护,还能在专业人员的陪伴下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更让刘奶奶安心的是,有了医疗照护保险补助,原本每月多元的服务费个人仅需支付元,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
在长春市像刘奶奶这样受益于医疗照护保险的市民不在少数。年5月1日,长春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实现分级报销比例、医保网络结算、照护目录、照护规范、失能标准、耗材标准、远程审批等7个实质性的*策突破,填补全国照护制度管理的空白。年6月,长春市被人社部确定为首批试点城市。医疗照护保险制度实施六年来,已经为全市十多万人次提供了照护服务,成为兜底失能人员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撑。
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是指通过养老护理、疾病治疗、临终关怀“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将失能人员生活照料护理与疾病治疗无缝对接。
作为失能人员迫切需要和人民群众密切
本着最大限度惠及民生的理念,长春市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的保障标准略高于医保住院补偿标准,同时将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床位费、护工劳务费用、护理设备使用费、护理日用品费用等全部纳入医疗照护保险支付范围内。在具体工作中,长春市还创新制定低保人员入住定点医疗照护机构“零自费”计划,建立低保失能人员的医疗照护保险免费托管的模式,从根源上缓解低保家庭经济负担。
为进一步完善医疗照护保险制度和提高医疗照护保险管理服务水平,能够让百姓享受*策医疗红利,年10月起,长春市医保决定引入有发展规模、有赔付能力、有专业团队、有信息系统建设能力、有失能评定能力、有服务管理能力的商业保险公司,以招投标的方式将部分医疗照护保险承办业务正式交由商保公司经办。其中,承担较大份额的是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该公司在团队建设方面,建立30人专业服务团队,其中15人为医学专家,进行专业评估服务;在服务体系方面,对机构进行日常监督工作和稽核工作,加强规范操作,提高参保人的服务质量;在评估时效方面,从机构将视频送审改变为团队上门评估,时效已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在问题改善方面,对照护机构进行全面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评估的认知,解决百姓参保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让参保失能群众充分享受照护保险待遇。同时加大研究和投入,进一步对经办工作进行规范、细化和创新,并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完善工作流程和制度建设,确保这项惠民工程行稳致远。
医疗照护保险制度的建立,不仅为失能人员家庭带来曙光和依靠,也激活了长春市养老机构的发展活力。
长春医保与定点医疗照护机构实行协议管理,协议从服务质量、护理水平、机构建设等对定点医疗照护机构提出全面要求,促使医疗照护机构走向专业化,促进护理方式从粗浅的生活护理向精细、专业护理的转变。
长春市南关区怡康园老年公寓是长春市医疗照护保险首批定点机构。怡康园负责人郗昕介绍,目前,长春市医保局对养老公寓进行年度考核,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甚至每月都会对公寓进行实地考核。严格的考核不仅规范了服务和管理,更激发了机构的发展动力。郗昕说:“检查越是细致,考核越是严格,越能督促我们更好地实现管理和服务的精细化和专业化。”
如今,长春市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长期照护定点机构已经从启动初期的15家增加到96家,已为3万余人次提供了专业照护服务。
改变不只发生在失能人员和医疗照护机构之间。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越来越多的市民认可专业机构的照护服务。
张兰(化名)的母亲卧床多年,由于家中无人照料,只能将母亲送到定点医疗照护机构。刚开始,张兰心中充满担忧,但几个月后,她惊喜地发现,母亲不仅日常生活被照顾得十分周到,康复程度也远超家人想象。“更难得的是,以往只能独自在家的母亲和许多护理人员都成为了朋友,甚至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昵称。”张兰说,看着母亲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她十分庆幸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现在,不仅我自己打算到专业医疗照护机构养老,我还向身边的亲友推荐这种模式。”
从“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到“老有所养,病有所护”,长春市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制度的建立,为无数失能家庭织就出一张牢固的兜底网格,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带来希望和底气,也为全国医疗照护保险管理制度的建立探索出一条有益途径。(王丹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