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于研究进展
TUhjnbcbe - 2025/6/6 17:29:00

动脉粥样硬化

概述

1.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

2.主要是因为大动脉的脂质积累和炎症

3.使管腔中的血流量减少50%,引发心绞痛

4.病变部位不稳定破裂栓子脱落,堵塞血管引起组织缺血坏死

死亡因素排名

动脉粥样化硬化的并发症有哪些?

心梗脑梗猝死

生长过程

血流紊乱→

内皮细胞渗漏→

低密度脂蛋白(LDL)和富含TG的脂蛋白沉积内膜下→

ECs激活(内皮细胞黏附糖蛋白)→

脂蛋白、炎症介质氧化→

促进单核细胞等其他黏附→

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

吞噬氧化的LDL→

形成泡沫细胞→

泡沫细胞凋亡形成坏死核心→

平滑肌层(中膜)增殖形成纤维帽、钙化、迁移内膜→

阻断血流、加剧内皮损伤、并可能导致血栓形成。

成长过程

影响因素

一.衰老

1.克隆性造血在老年人中相对常见

“克隆性造血”是指造血干细胞响应突变而扩增,该突变会在循环中产生大量血细胞“克隆”突变往往发生在复制过程中

2.炎症。

慢性、低度炎症经常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3.T、B淋巴细胞自身免疫也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二、遗传

1.脂蛋白代谢

脂蛋白脂肪酶缺乏症,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出增加,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确实直接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

2.高血压

3.糖尿病

高血糖会促进巨噬细胞中促炎基因的表达

三、环境

1.营养与肥胖

2.运动和体育活动

3.睡眠和压力

4.抽烟

5.污染

6.肠道菌群

7.酒精消耗

8.感染

精准医学和新疗法

TMAO水平、IgE水平或血浆蛋白质组

依折麦布→NPC1L1转运蛋白↓

使用疫苗保护性B细胞或T细胞反应,研究中

靶向衰老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也可以成为有效的衰老清除剂

已经开发出产生TMA的细菌裂解酶抑制剂,并且在抑制动物模型中的三甲胺-N氧化物水平方面非常有效

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滴血验动脉粥样硬化

柳叶刀子刊

多变量分析提出了一个潜在的三蛋白生物标志物小组,即IGHA2、APOA和HPT三种蛋白质的联合检测可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IGHA2:14号染色体基因。免疫比对证实了这三种蛋白与AWHS和ILERVAS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关联。使用这三种蛋白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够预测ILERVAS中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UC[95%CI]:0.73[0.70-0.74],P<1×10-99),也能够预测根据FHS10年评分的低心血管风险个体亚群(0.71[0.69-0.73],P<1×10-69)

综上,血浆中的IGHA2、APOA和HPT水平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且不受传统风险因素的影响,为预测这种疾病提供了可能性。

#心脑血管疾病#

1
查看完整版本: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于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