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封长26米感谢信,讲述84岁老人和州
TUhjnbcbe - 2021/3/7 2:49:00

近日,医院骨二科收到一封长达2.6米的感谢信。多个朴实的文字,字字心声,句句肺腑,表达了84岁的吴奶奶及其家人对医务人员的信赖和感激。

信中说,吴奶奶发生骨折后全家陷入困境,是骨二科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和优质的护理使吴奶奶快速康复出院,还原了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很多朋友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家里老人明明身体很好,但一摔跤就每况愈下。那是因为老年人多数患有骨质疏松,一旦摔跤就容易导致骨折,而一旦发生骨折可能就面临着死亡威胁,尤其是发生股骨颈骨折,死亡率高达50%,所以很多骨科医生称之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两个多月前,吴奶奶因一不小心跌倒,不仅站不起来,甚至稍一触碰都能疼得哭天喊地。慌乱的家人赶紧将吴奶奶送到医院急诊科救治,完善检查后发现右侧股骨颈骨折并右下肢肌间静脉血栓,随后转入骨二科继续治疗。自从骨折后,吴奶奶吃不好、睡不好,平时“唠叨”的习惯变成了沉默寡语和过度敏感,一直吵着要回家。医生告诉家属,针对吴奶奶的情况只有行股骨头置换才能快速康复,避免因长期卧床引发各类并发症。这时,家属陷入了两难选择,既不想老母亲经受病痛的煎熬,但又担心手术带来的风险。吴奶奶的女儿说:“我感觉天塌了,大脑一片混乱……”

骨二科主任黎云冲介绍,在我国很多人都惧怕手术,认为老年人已经是风烛残年,做手术的风险太大,可能卧床休息、保守治疗才是最安全的。事实上,老年人一旦发生骨折就需要长期卧床,随之便会诱发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比如心脏病、脑血管病,或者是卧床的一些特有的并发症,如下肢静脉血栓、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等,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更是会危及老人的生命。

了解到家属的担忧后,黎云冲耐心地与家属沟通吴奶奶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告知股骨头置换又称作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是将人工股骨头固定在正常的骨质上,以取代病变的关节,重建患者髋关节的正常功能,是一种较成熟、可靠的治疗手段。同时,医护人员用足够的爱心、耐心、细心,似家人般地照顾着吴奶奶,为她加油鼓劲,树立战胜病痛的信心。

征得吴奶奶和家人同意后,入院的第3天,骨二科为吴奶奶实施了右侧半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第2天,在医护人员的帮助和家人的鼓励下,吴奶奶借助助行器重新站了起来,并可以缓慢行走,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7天后,吴奶奶康复出院。在后期回访中,吴奶奶的各方面情况都很好,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家人也可以正常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黎云冲说,老年人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他的生活质量,所以应该尽快让他们从卧床到坐起,最后到下床活动,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为进一步康复行走创造条件。

作者:高源

编辑:李云淑

制作:颖颖

审核:资云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封长26米感谢信,讲述84岁老人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