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星际领航承前启后年终盘点会议
TUhjnbcbe - 2021/5/17 21:32:00

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所有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第三位、死亡率排第五位,每年约例新增病例以及例死亡病例。近年来,结直肠癌诊疗取得了非常多的突破和成就,靶向、免疫治疗为临床提供了更多选择。

为更好地推进消化道肿瘤规范化、精准化诊疗,近日,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联合消化道肿瘤生存优化项目、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共同举办线上线下、十城联动的“星际领航承前启后——年消化系统肿瘤年终盘点会议”。本次会议北京分会场进行了学术进展报告、病例分享,多位大咖共同就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主席:

中国医医院

白春梅教授

医院

吴世凯教授

中医院

赵宏教授

主持:

医院

王晰程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

刘梅教授

病例点评专家:

中医院

宋岩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

关印教授

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刘畅教授

病例分享专家:

医院

齐长松教授

首都医科医院

邓薇教授

中医院

龚彩凤教授

医院疑难病例:结直肠癌疑难病例汇报

病例分享者:医院齐长松教授

患者武某,女性,70岁,ECOG1分。院外腹部CT提示:肝多发占位,升结肠肠壁强化,因“进行性加重恶心伴乏力”来我院就诊。以“升结肠腺癌cT4NxM1IV期伴肝转移、K-ras基因突变、N-ras/B-rafVE野生型、高血压、陈旧性脑梗塞。”为诊断收入院,免疫组化(IHC)检查结果为无反应者(pMMR)。

入院后一线给予XELOX+贝伐珠单抗方案治疗5周期,评效为病情稳定(SD)。后出现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暂停化疗。停药2个月后肿瘤标志物有升高趋势,遂于年1月予患者卡培他滨联合伊立替康二线治疗1周期,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下降、血小板降低Ⅱ度的不良反应,暂停治疗。年2月患者于外院行下肢静脉滤网植入、肝介入治疗以及原发灶及肝脏转移灶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右半结肠中分化腺癌,肠周淋巴结0/13枚,IHC仍为pMMR。外院予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卡培他滨单药治疗。

年5月再次来我院复查,经腹部CT及MRI检查显示残肝下腔静脉结节,PET/CT结果显示肝内低密度伴放射性浓聚病灶,提示肝内出现新的转移病灶,疾病进展。嘱患者三线更换为瑞戈非尼80mg治疗,2周期后影像学检查显示(图1)肝脏病灶达病理完全缓解(pCR)。

图1

专家点评

白春梅教授指出,该患者结肠癌发生了肝转移,又在抗血管生成联合化疗的过程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暂停化疗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出现进展后更换治疗方案,整个治疗过程较为成功。白春梅教授指出,血栓的形成可能与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本身有一定关系,肿瘤可引起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停掉化疗和靶向药是非常正确的,继续抗凝治疗。该患者复发未出现转移,也是该患者的一个特点,整体来讲靶向治疗比较成功。

医院病例:长期生存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者:首都医科医院邓薇教授

患者男,58岁。因“脓血便1月,腹胀腹痛伴排气排便停止2天”就诊。查体:ECOG1分,腹部膨隆,肠鸣音亢进,全腹叩诊鼓音。经检查诊断为乙状结肠癌cT3N2M0,伴完全性肠梗阻。急诊行金属结肠支架置入,择期行剖腹探查、乙状结肠切除及降结肠造口术,术后诊断为:乙状结肠癌pT3N1bM0,K-ras、N-ras、B-raf均为野生型。

治疗过程中先后给予7次XELOX辅助化疗,耐受性可,稳定7个月。后为行造口还纳入院,CT提示双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一线采用mXELIRI+西妥昔单抗治疗8周期,每2周期效果评价为SD,癌胚抗原(CEA)阴性,第八周复查后CT提示双肺转移灶增大。予二线瑞戈非尼,用药期间评效SD(影像学检查如图2),肺转移灶病情进展(PD)。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ECOG0分,至今总的无进展生存期(PFS)17个月。后续希望通过合理有效的排兵布阵,可以进一步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

图2

专家点评

吴世凯教授提到,此病例具有肿瘤负荷低的特点。将三线治疗提前至二线,可看到腹膜后病灶的持续的缓解、消失,肺部病灶逐步缩小。这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对于肿瘤负荷小的,生活质量要求高的患者,将三线方案提前。尽管不是指南推荐也是可以选择的,可以为临床提供参考。另外还可以看到抗血管生成治疗与免疫治疗联合的巨大潜力。

MSS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患者一例

病例分享者:中医院龚彩凤教授

患者为59岁男性;年检查发现肝脏占位、升结肠肿物伴多发肝转移,考虑恶性;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微卫星稳定型(MSS)。基因检测结果显示K-ras基因突变,ECOG0分,CEA.4ng/ml。入院诊断为右半结肠癌(升结肠腺癌)cTxNxM1IV期,伴肝多发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

该病例虽然符合手术指征,但考虑复发风险较高,经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会诊后,予先行新辅助三药化疗,以提升客观缓解率(ORR)及R0切除率,治疗效果为SD。但患者由于自身原因中断治疗,CEA升高至mg/ml。影像学评估提示疾病进展,肝转移灶增长73.7%(如图3)。后加用贝伐珠单抗进行3周期治疗,肝转移灶缩小16.2%。

第二次MDT会诊后,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联合肝癌转移瘤切除术,术后随访上腹部核磁提示,肝转移病灶。后经第三次MDT会诊,嘱患者应用瑞戈非尼,疗效评价SD(肝转移增大19.5%)。

据REGONIVO研究显示,瑞戈非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MSS型患者ORR可达到33%。随后嘱患者瑞戈非尼联合PD-1联合初期,患者虽然精神状态、食欲等一般状况有明显好转,但影像学显示肝转移灶较前有增大,考虑为假性进展。继续嘱患者应用瑞戈非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3-5周期后,肝脏多发转移瘤部分较前缩小,复查效果评价为SD,肿瘤标志物正常。患者至今仍在治疗中。

图3

专家点评王晰程教授提到,本病例复发风险较高,治疗难度大。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星际领航承前启后年终盘点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