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字2图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作者:医院吴隆飞
引言近些年来,医学领域涌现出诸多新型口服抗凝药,其中的代表药物有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起效快、与食物及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少以及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等优势,它们的出现在血栓治疗领域可谓具有划时代意义。
由于新型口服抗凝药可被与其相对应的药物快速逆转,因此,一般认为这些药物是安全可靠的。然而,逆转新型口服抗凝药后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
近日,在Neurology:ClinicalPractice上刊登了一则病例,这对广大医生而言可谓是一种警示。
患者信息
患者,男性,76岁,2年前因被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长期口服达比加群抗凝治疗(mgbid),本次因左侧基底节及丘脑区域高血压性脑出血入院。在临床表现上,患者出现右侧偏瘫、构音障碍以及右侧同向性偏盲,GCS评分13分。
入院时查达比加群血药浓度为ng/ml,给予达比加群的逆转药物idarucizumab5g后复查达比加群血药浓度已降至40ng/ml以下。
入院后,患者多次复查头颅平扫CT均提示相似的血肿区(未扩大),而后,患者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因此在入院34d时接受了头颅MRI以及CTV的检查,结果提示上矢状窦、右侧横窦、乙状窦广泛静脉窦血栓形成,并向下延伸至颈内静脉;同期进行了血管超声检查提示血栓已累及左上肢的头静脉、贵要静脉以及肘正中静脉。
患者进一步接受了肝素的抗凝治疗,4d后,患者出现黑便,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下降,胃镜检查提示较为严重的食管炎,而后主管医生将肝素改为低分子肝素继续抗凝治疗,10d后,患者因右下肢水肿再次接受血管超声检查,提示股浅静脉、腘静脉以及胫后静脉新发血栓,最终患者桥接华法林长期抗凝治疗。随访患者发病3个月后的神志清晰,能与家属简单交流。
Idarucizumab是首个获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达比加群特异性逆转药物,用药几分钟后即可起效,虽然既往研究并未发现用药后的血栓形成倾向,但本例患者却为我们敲响警钟,无论抗凝或是逆转抗凝一定要慎之又慎。
References
PhuaCS,BonuraA,ChoongH.Hemorrhagicstro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