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科顺利完成
我院第一例
静脉溶栓治疗
脑梗死的溶栓疗法是指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首选疗法。当血管被血栓堵住的时候,远端器官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一系列改变,最终形成梗死,第一时间进行溶栓可以最大程度的挽救缺血半暗带,使患者受益最大。
患者情况
患者,女性,50岁,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麻木,家属拨打急送至我院急诊科。急诊科医生迅速开通绿色通道,并第一时间呼叫神经康复科医生,完善相关检查。头颅CT未见高密度影,考虑急性脑梗死。立即向家属告知并签署溶栓知情同意,并提前通知神经康复科监护室准备溶栓。
溶栓进程
溶栓前患者NIHSS评分4分。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持续心电、血压、血氧监测,溶栓过程顺利,无出血症状。溶栓后NIHSS评分1分。DNT时间40分钟。
溶栓效果
溶栓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后期继续给予康复治疗,症状改善明显。
脑卒中诱发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酗酒、缺乏运动及家族病史等都是脑卒中的幕后“推手”。在这些因素之中,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情绪激动、过度劳累、过度用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等为诱发因素。
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脑梗死可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其中脑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类型。发生急性脑梗死,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眩晕,意识模糊,肢体偏瘫,失语,严重者甚至昏迷及死亡。
这时,争取超早期治疗,在发病4.5小时内尽可能静脉溶栓,可以使死亡率、致残率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
卒中中心
我院的卒中中心以神经康复科为核心,在主管院长的大力支持下,医务处整合、优化资源,打破传统科室的壁垒,使得对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流程有了很大的优化。医院的宣传,提高周边群众的知晓度,最终达到减少卒中事件的发生。陈光主任
中国亚健康协会委员
北京康复医学脊柱学会常务理事
天津神经医学专委员会委员
天津心理学会副主任委员
参与临床工作30年,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参与医学著书3部,参与国家及科研项目1项,局级科研项目5项,分别在南开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学院担任副教授,参与带教10届研究生班。
擅长:脑血管疾病、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脊髓损伤的诊疗
周利彬主任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会员
中国生理学会会员
先后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多次参加国家卒中质控中心组织的会议及卒中质量控制等高级培训班。
执业专长:长期从事于神经内科疾病的危重症治疗,擅长脑血管疾病、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脊髓损伤、认知障碍的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对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以及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治疗与质控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
我们的目标就是,全力建设我院脑卒中项目,让患者安全、有效、快捷地进行院前筛查、入院急救、出院康复等,降低区域脑卒中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
扫描二维
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