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称论文发表,提供国家级、省级论文发表。北大核心、科技核心论文发表,SCI发表。涵盖学科广,知网、万方、维普、龙源四大检索收录。包录用包出刊,诚信第一,欢迎咨询!
创文医学
专注学术论文领域,学术与语言并重,深层次解决根本问题。诚信快捷,技术领先,服务领先。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头颈部烧伤合并上呼吸道梗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年7月—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头颈部烧伤合并上呼吸道梗阻患者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9~63岁,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气管检查,明确气管情况及气管周围组织器官情况,综合评估确定最佳切开穿刺部位及路径,明确颈前皮肤到气管前壁内膜的距离等。后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下,行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观测患者术前气管的位置、形态、内径、管腔内异常情况,气管周围血管及甲状腺的位置异常情况,颈前皮肤到气管前壁内膜的距离;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从皮肤消*开始至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心率、血压、呼吸和经皮血氧饱和度情况;术后是否发生血管/甲状腺损伤、气肿、气胸、窒息、术后大出血、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果(1)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1例患者气管向右偏离颈前正中线13mm;17例患者颈部软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气管腔内有较多分泌物;3例患者气管由圆形变为椭圆形且前后径变小;1例患者在常规穿刺点上有1条小动脉阻挡;2例患者在第1~3气管软骨环间可见充血肿大的甲状腺峡部遮盖气管;16例患者颈前皮肤到气管前壁内膜的距离为17~33mm,1例患者颈前皮肤到气管前壁内膜的距离达47mm。(2)17例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5~11min,平均7min;置管成功率%。(3)患者术中出血量少,均不超过8mL;术中经皮血氧饱和度维持在0.90~0.99,心率、血压、呼吸平稳。(4)无一例患者发生血管/甲状腺损伤、气肿、气胸、窒息、术后大出血、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头颈部烧伤合并上呼吸道梗阻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不仅快速有效开放气道,而且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少,有望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改善预后,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探讨携带腓肠肌的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双血供复合组织瓣修复足踝部腔隙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年9月—年9月,笔者单位收治10例踝部腔隙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17~62岁,交通事故伤8例、重物压伤2例,清创后创面面积7cm×4cm~15cm×9cm、腔隙大小3.0cm×2.0cm×1.0cm~7.0cm×4.0cm×2.0cm。采用同时保留腓动脉穿支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并携带部分腓肠肌的岛状复合组织瓣Ⅰ期修复缺损,皮瓣面积为8cm×5cm~16cm×10cm、腓肠肌肌瓣面积为4cm×3cm~8cm×5cm。供瓣区取同侧大腿外侧中厚皮移植修复或直接拉拢缝合。记录血管蒂位置、组织瓣成活情况、随访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病例血管蒂位于外踝上5~15cm。10例患者组织瓣Ⅰ期术后完全成活。随访1~12个月,组织瓣修复处色泽、血运、质地良好,无破溃,恢复了不同程度的痛觉与深触觉,无近期或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携带腓肠肌的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双血供复合组织瓣血供良好,修复足踝部腔隙性皮肤软组织缺损可有效填塞无效腔,术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患者女,48岁,年9月7日因面部、双上肢、躯干、双下肢火焰烧伤收医院,烧伤总面积40%体表总面积,烧伤深度均为深Ⅱ度。入院后给予积极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行3次清创植皮手术和2次输血后恢复良好。入院后第20天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尸体检验见其右侧颈内静脉、双下肢深静脉及双肺肺动脉分支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直接死亡原因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但栓子究竟是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还是右侧颈内静脉未能明确。该病例提示临床医师不仅要注意防范烧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还要注意其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尤其是建立颈内静脉通道的患者。
年4月10—12日,《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主编工作会,终身顾问、名誉总编、总编、副总编及常务编委围绕杂志的建设发展、杂志20周年庆策划、下一步工作设想等内容给出有效务实的指导性意见。
扫码咨询论文发表核心普刊sci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