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第七个世界血栓日来临之际,我院血管外科医护人员在门诊大厅及血管外科诊室,开展了为期一天的义诊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免收挂号费、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及科普宣传的方式响应了血栓日活动的号召。通过科普血栓疾病的危害,让广大人民群众提高预防血栓性疾病的意识,维护血管的健康。
世界血栓日由来
“血栓、栓塞、纤维蛋白原”的命名人德国的RudolfVirchow教授于年提出血栓形成三大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该理论至今仍被认可。年3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宣布将RudolfVirchow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以纪念他首先提出“血栓形成”理论;并且通过这一活动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血栓危害
血栓形成是指在动脉或者静脉中形成血栓,是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根源。其中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指在腿部和肺部发生血栓。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有10~30万人死于静脉血栓,相关住院人数超过50万。在中国,静脉血栓形势可能同样严峻,但流行病学数据的缺乏掩盖了血栓性疾病的广泛影响。
静脉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血栓形成的诱因有遗传因素、年龄、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以及长期卧床、大手术后、肥胖等。因此,要远离血栓,动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年首届“世界血栓日”就以“工作、生活、动起来”为主题。
静脉血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栓,通常由血流缓慢或瘀滞所引起。静脉血栓外观似试管内的全血凝块,颜色暗红,称红色血栓。静脉血栓形成常常引起夏至大静脉血管腔闭塞,可表现为下肢水肿、疼痛、皮肤颜色改变。血栓脱落可随血流进肺动脉,引起肺栓塞。
肺栓塞是由于血栓迁移到肺部,阻塞了血流供应。它可以导致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低血压、低血氧、胸痛、咯血和晕厥,严重者可导致猝死。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腿部形成血栓–肺栓塞(PE)–血栓转移到肺部时–这两种危险的血栓加起来就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预防:锻炼
活动肌肉来促进血液流动,尤其是下肢肌肉的运动。不运动的时候,例如在桌子旁,可以稍事休息,伸展一下小腿。经常锻炼还可以保持健康的体重,降低患者的风险。
旅行技巧
当旅行超过4h时,避免穿紧身衣服,多喝水。至少每隔几个小时站起来走一圈。如果你必须待在座位上,可以伸展和活动一下小腿。在到达目的地后花更多的时间游览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