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频频出现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心梗、脑梗去世的新闻,令人心痛不已。
心梗、脑梗等危症都是血栓的一种,说明人体内的血液有凝聚、结块现象,影响了身体内正常的血液流通,危害巨大。
很多人觉得血栓总是突然发病,很难预防,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血栓形成的过程中是有一些症状表现的,只是症状表现不明显,大家并没有在意。
因此,了解血栓病发前在手脚、四肢等部位可能的症状表现,对于预防血栓有重要意义。
一、手脚出现这些异常,小心血栓找上门
手脚是血液循环的末端,当血液循环变慢或者有堵塞,症状会首先在手和脚部表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血栓的可能性。
当某一边的手或脚出现过热或过冷的现象,小心是血栓表现。
心脏跳动的力量,将血液推动到四肢各处,它所用的力是相等的。正常情况下,手脚温热并舒展灵活,是血液正常运转、身体机能健康的标志。
当某一只手脚与其他四肢部位感受不同,出现胀、热或冷的感受,说明这一侧的血管可能出现了堵塞。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确认堵塞位置以后及时溶栓治疗。
半夜醒来某一侧手脚发麻,可能有血块聚集。
晚上的时间,人体的血液循环是比较慢的,而且夜里温度相对较低,血液凝结的风险相对就会大一点。临床研究表明,有将近80%的血栓患者是在夜里发病,尤其以凌晨2点到5点最多。
手脚发麻,说明身体内血块凝结,新鲜血液无法到达发麻部位。这种情况在经过按摩、活动以后就会缓解,症状虽然缓解了,但造成发麻的根本原因不解决,病情依然会继续发展。
经常手脚发麻就要警惕了,说明血块凝结比较频繁,距离血栓越来越近,倘若出现受寒、感冒等契机,很容易引起血栓病发。
夜里出现腿抽筋、转筋等症状,可能是血栓来袭的信号。
很多中老年人会遇到夜里小腿抽筋的状况,有些人吃钙片后症状得到缓解,就认为小腿抽筋是身体缺钙导致的。
实际上当人体出现血栓的时候,体内血液受到影响,小腿末端到脚部就会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也会出现小腿抽筋的症状。
判断小腿抽筋是缺钙还是血栓引起的,还要看平时是否有手脚乏力的情况。血栓患者的四肢无法及时得到新鲜血液的濡养,营养不足,就会经常疲惫无力。
血栓对人体健康影响重大,它的形成与体质、血压、胖瘦等各因素密切相关。
二、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血栓的发生是因为体内凝血调控机制失衡所致,包括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状态异常和血液的凝固性增加。临床上单独某一种状况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少,大部分都是两种甚至三种条件同时出现。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也就是血管壁最里层的内膜出现破损,它是与血液直接接触的部分。血管内膜破损往往与血液内存在有害物质有关,如吸烟时,烟雾中所含的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对内膜细胞造成伤害。
内膜破损部位的血液在血管壁凝固,促进了血栓的形成,这种状况会随着损伤的不断加重而变得更加严重,直到病发。
血流状态异常,也就是血液的流通速度缓慢,血液本身含有较多的营养和代谢物质,相对而言有些粘稠。当流通速度缓慢时,粘稠的血液更容易凝结在血管壁,使血管更加狭窄。
狭窄的血管与血液的缓慢流通相结合,使血栓的病发变得更加容易。此时应采取措施加快血液流通,促进身体新陈代谢,以阻止血管进一步变窄。
同时血流速度快也更容易将血管壁已经凝结的物质带动起来,使之加入血液循环,逐步恢复血管的健康通畅。
血栓患者经过溶栓治疗以后,如果不调整血液流通速度,时间长了依然有复发的风险。
血液的凝固性增加与血液粘稠度增加、水分减少有一定的关系,临床研究表明,体内缺水的人更加容易得血栓。
因此血栓高风险人群平时应该充分饮水,因为当血液缺水严重的时候,立刻补充水分是补不进去的。水变成血液需要经过身体的代谢过程,而当身体机能发生异常,这种转化会更困难。
像高血压就是因为血管壁变厚、血液在血管中的压力变大而引起的。长时间的高血压会使血管壁弹性变差,此时若血液因为缺水而过分粘稠,就容易给血管造成压力,引起血栓、出血等症状。
三、血栓发病前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人体的血液循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变慢,身体的代谢能力下降,容易出现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的“三高”现象。血栓的发生,与血压、血脂密切相关,它发病之前往往会有一些与三高相关的症状出现。
血栓发病之前往往出现无法缓解的浑身无力和困倦。
“浑身无力”和“困倦”是患者的一种身体感觉,说出来往往不会引起重视,并且认为经过休息以后这些症状都可以得到缓解。
但是血栓引起的无力和困倦,就算休息很久也不会有好转,而且有越睡越困、越歇越累的感觉。因为血液的体内的流通已经受限,其中的营养成分无法输送到全身各处,身体机能下降。
剧烈的头痛、身痛也是血栓发病之前常见的症状。
血压、血脂比较高的人群,平时也容易有头痛、头晕脑胀的感觉,这与血管承受了高度压力有关。当血栓形成的时候,血块将某个部分的血管全部堵住,堵塞部位就会出现剧烈的头痛,这也是脑梗人群常见的症状。
相应的,当身体的某个部位出现血栓,这个部位就会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可以这么说,淤血栓在哪里,与它相应部位的症状就会最明显。
所以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剧烈疼痛,表面又看不到凸起、皮损的,要考虑是否有血栓发生,医院治疗,血栓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静脉曲张比较严重的人群出现间歇性跛行,需要马上住院治疗。
静脉曲张常见于下肢,是由于血液瘀滞、静脉管壁薄弱引起的。这种病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不适症状,也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大部分人不重视。
实际上,静脉曲张就是“看得见的淤血”,临床上通过腿部不同位置的静脉曲张,可以判断体内血瘀的大致方位。
腿部的静脉曲张比较明显的人群,表明血液有瘀滞现象,当伴随出现间歇性跛行,这就是血栓快要病发的征兆。表明血液正处在堵塞、疏通、再堵塞、再疏通的过程当中。
一旦堵塞的面积扩大,血栓发作,病情就严重了。
四、平时多做这三件事,远离血栓
引起血瘀的根本原因,就是血液流通不畅,一方面与血流速度缓慢有关,另一方面与血液粘稠有关。平时要注意对血液健康的保护,才能减少血栓的病发。
1.锻炼身体不可少。
运动是保持身体活力最简便的手段,它能够帮助身体排出*素,还能加速血液的流动,减少血液凝固的可能性,是预防血栓的必要手段。
常见的跑步、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不会给身体造成太大负担,却能够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避免血栓堆积。
经常锻炼的人身材好,能有效降低肥胖率,而肥胖人群得血栓的概率是身材正常人的三倍。这充分说明了锻炼对预防血栓的重要作用。
2.均衡膳食,调整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减少血栓病发。
既然血液粘稠容易引起血栓,那我们就要从源头上着手,使血液内所含的各项指标正常,减少粘稠率。
引起血液粘稠的重要物质,就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这和平时过食油腻、肥厚食物有很大关系。
保持健康饮食,就要使一日三餐都有必要的营养成分: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等。控制好摄入量,保持身体新陈代谢正常,就能使血液质量正常,减少形成血栓的风险。
3.保持血压、血脂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维护体内血液的正常更加重要。血栓的病发,与血压突然升高、血脂变浓稠有很大关系,当这两种指标稳定的时候,血液凝结的风险就会降低。
因此高血压、高血脂人群,要每日用药物来控制这些指标,不要随便停药。如果停药或者换药的话,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己盲目处理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文章结语:
脑梗、心梗等比较严重的血栓,是会对生命构成威胁的疾病,每个人都很在意。但不管是哪个部位的血栓,病发前的征兆都不是固定的,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学会分辨手、脚部位的症状,有利于预防血栓。
血栓的形成与血液粘稠度、流通速度高度相关,平时要注意对血液这两个方面的监测和保养,从源头上减少血栓的可能性。适度运动、均衡饮食、维持血压血脂健康,是远离血栓的有效手段。
参考资料:
张洁英.急性心梗与脑梗临床治疗研究综述[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7(21)
马青变,郑亚安,朱继红,陈玉国,董淑杰,高伟波,葛洪霞,韩金涛,李蕾,栾景源,乔蕊,孙阿萍,王黛黛,王*红,王永清,叶圣龙.中国急性血栓性疾病抗栓治疗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39(06)
徐园,杨旭,王晓杰,陈亚萍,马玉芬.国内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50(10)
苏新民.手脚麻木要细查病因[J].家庭医学,(05)